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余热蒸汽锅炉
产品中心
文档之家
发布时间:2023/12/11 来源:余热蒸汽锅炉

  氢气大范围的使用在国民经济各工业部门,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小用户急速增多,传统制氢工艺已不能够满足要求。甲醇和水催化转化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很容易用吸附或化学方法分离制得纯氢和二氧化碳,与电解法相比可节电90%以上,成本下降20~40%。本新工艺原料来源方便,装置简单,无污染,且节能价廉,深受广大中小用户的欢迎。本装置操作和管理修东西的人必须熟知本操作规程,须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

  1.2 装置规模及技术路线/h工业氢,采用甲醇裂解、变压吸附净化法的工艺路线, 主要工艺过程由甲醇裂解、PSA净化等几个部分组成。产品为工业氢。

  装置原料为工业一等品甲醇(符合GB338-2004),脱盐水(符合GB12145-89P,且氯离子小于3ppm)。其规格要求如下:

  原料甲醇性质:化学名称为甲醇,别名甲基醇、木醇、木精。分子式CH3OH,分子量32.04。是有类似乙醇气味的无色透明、易燃、易挥发的液体。比重为0.7915。熔点-97.80℃,沸点64.7℃,20℃时蒸汽压96.3mmHg,粘度0.5945厘泊,闪点11.11℃,自燃点385℃,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6.0~36.5%。甲醇是最常用的有机溶剂之一,能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互溶。

  甲醇与水蒸汽混合物在裂解炉中加压催化完成转化反应,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其反应式如下:

  主反应为吸热反应,采用导热油外部加热。转化气经冷却、冷凝后进入水洗塔,塔釜收集未转化完的甲醇和水供循环使用,塔顶转化气经缓冲罐送变压吸附提氢装置分离。

  2.1.1 通过吹扫及冲洗,清除施工过程中进入设备、管道中的焊渣、泥沙等杂物,以及管道内的油污和铁锈。

  2.2.1 对装置的甲醇裂解、PSA等系统的主要工艺管道及设备,用氮气进行吹扫。

  2.2.3 对循环水管道、脱盐水管道、净化压缩空气管道以及非净化压缩空气管道,用各自本身的介质进行冲洗。

  2.3.1 吹扫前要掌握每一条管道的吹扫流程、吹扫介质和注意事项,清楚吹扫介质的给入点和临时给入点、每条管道的排放点和临时排放点。对排污点,要做好遮挡工作,防止将污物吹入设备或后续管道。

  2.3.3 吹扫的顺序一般是先主管、后支管,分段进行。吹扫前应把调节阀、孔板、流量计拆除,若调节阀没有付线,应装上短节,以利后续管道的吹扫。

  2.3.4各吸附塔应和管路系统一同吹扫,为保证吹扫时不损伤程控阀密封面,PSA部分应采用爆破式吹扫,即在各总管端头加石棉垫,然后向塔内充压缩气直到压缩气体将石棉板冲破为止。应特别注意:吹扫时应把程控阀门取下来,再进行吹扫,以免损伤密封面。

  2.3.5吹扫及冲洗应分段进行。遇到阀门时应在阀门前拆开法兰,并在拆开法兰处插入铁片,以便排出污物。吹扫干净后,再把上法兰,并开大阀门进行后续管道的吹扫。管道上的单向阀如与吹扫、冲洗的流向不符,则要转向。吹扫、冲洗

  干净后再装好。沿线的各排凝点或放空点也要逐个打开,排出污物,直至把全部管道吹扫干净为止。

  2.3.6 在吹扫冲洗的过程中,要注意吹扫、冲洗有关跨线和小管道,以保证装置吹扫、冲洗不留死角。

  2.3.7 吹扫冲洗过程中应反复憋压几次,但压力不能超过该设备管道的操作压力。在憋压过程中,应检查各静密封点的泄漏情况。如发现泄漏应做好标记和记录,待卸压后处理。

  2.3.8 在吹扫及冲洗带安全阀的设备管道时,应把安全阀拆除,吹扫完后再装上。

  2.3.9 在吹扫经过泵的管道时,介质应走泵的跨线。吹扫一段时间后,拆开入口法兰,吹扫泵入口管道,干净后装上过滤网和法兰,吹扫出口管道。在吹扫入口管道时,要做好泵入口的遮挡工作,防止杂物吹入泵体内。没有跨线的泵,可将其出口管道反吹。

  2.3.10 在吹扫各容器、塔、反应器时,应由里向外吹。一般不准直接向容器、塔、反应器里吹扫、冲洗。

  2.3.11 在吹扫冷换设备时,不论壳程、管程,在入口处均应拆开法兰。待管道吹扫干净后,再装上法兰,让介质通过。

  在装置准备开车以前,要试验每台新泵的性能并检验有无缺陷,即进行试运转。试运介质为水,试运水流量以电机不超负荷为准。试车过程中应在泵入口管

  本装置设计由于采用甲醇作原料,因此,选择的催化剂主要具有甲醇分解和CO 变换的双重性能。可供选择的催化剂为QMH-01。

  甲醇与脱盐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进料泵加压进入换热器,汽化并达到要求温度后进入反应器。反应器中装填有QMH-01催化剂,在QMH-01催化剂上,同时有两个反应发生:

  总的甲醇蒸汽转化制氢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高温、低压、高水醇比有利于反应向产品气方向移动。由于QMH-01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甲醇分解活性,在260℃—280℃即可使甲醇达到很高的转化率,同时高温不利于催化剂长期使用和CO变换反应进行,故选择280℃左右反应为宜。而提高操作压力可降低动力消耗,工业装置的操作压力一般仍在0.5—2.5MPa。水醇比增大虽然对平衡向目的产物生成有利,但造成装置能耗大幅度上升,故适宜的水醇比为1.2—2.0(摩尔比)。

  QMH-01催化剂采用硬质纸板桶包装,内衬塑料袋封严。贮存及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催化剂受潮、剧烈震荡和化学污染。催化剂应贮存于干燥通风的仓库中。

  4.2.1.1 在整个催化剂装填过程中,要保持催化剂清洁、干燥、不受潮,要在

  4.2.1.3擦拭反应器各炉管,确保每根反应管的清洁。进入现场操作人员不许携带任何易脱落杂物,以免掉入反应管内。

  4.2.1.4 装填前有关准备工作必须完毕,用具齐全,装填人员劳保用品穿戴符合规定要求。高空作业要系好安全带,进入反应器带好防护面具,并有专人监护。

  4.2.1.5 催化剂搬运、装填过程必须慎重,做到轻放轻装,以防催化剂破碎,催化剂装填操作时,催化剂下落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m。

  4.2.1.6 催化剂装填前,必须经筛选或手选,不得将破碎的催化剂装入反应器

  4.2.1.8 必须按指定的规格、型号、装填尺寸准确装入,并做到装填均匀,料

  4.2.1.9 在向反应器列管装填催化剂前,首先要通过人孔⑦(见催化剂装填示意图)向反应器底部III尽可能的装填瓷球,高度至少超过人孔⑦的中心。将瓷球表面推平,再在瓷球上铺两层12目丝网,再向底部II位置装填催化剂,直至不能再装为止。封闭人孔⑦。

  4.2.1.10将过筛后催化剂按一定重量装入准备好的细帆布袋,并运至反应器顶部平台,逐根反应管进行装填。催化剂装填应遵循“同高度、同重量”的原则。确保催化剂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1米。不允许将催化剂直接从炉管顶部向下倾倒,防止落差太大造成催化剂破碎。装填一定高度后,振动反应管,使催化剂床层装填密实均匀。直至将催化剂装满各反应管为止。

  4.2.1.11 在以上步骤完成后,在反应器顶部II位置装填高度约100mm的催化剂,推平催化剂表面,添加两层12目丝网,在上面再加约100mm瓷球。

  4.2.1.12 催化剂装填完毕,清理现场,确保无遗漏工具和杂物后,把好反应器封头。

  4.2.1.11 各种催化剂装填前进装置水、蒸汽、风、氮、氢等线加盲板,必须关死与反应器相连的各有关阀门,反应器内构件安装应合格。

  注:催化剂装填结束后,按要求对反应器进行气密性试验,确保反应器封头法兰无泄漏;对反应器已拆卸过的设备和管线等有关部位进行试漏查漏,必要时需再次测试泄漏率达合格。

  在系统强度检验、吹扫、气密检验和单机试车完成,程控阀系统调试完毕,系统置换合格后,即可进行吸附剂的装填工作。其步骤如下:

  4.3.2用干燥空气置换所有需要装填的吸附塔,确定无爆炸、有毒或窒息性气体。

  4.3.3吸附剂装填前应先检查吸附塔下分布器,要求确认:分布器四周满焊,无缝隙;分布器的不锈钢丝网规格无误,安装正确、牢固。

  4.3.4选择天气晴朗时进行装填,装填时间最好在一天中的上午九点至下午四点间进行,因为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较低。

  4.3.5为保证吸附剂在装填时磨耗和破碎较少,料斗下应装布袋,布袋长度为5-6米。

  4.3.6装填时,首先将吸附剂装入预备好的料斗,然后由吊车将其吊入吸附塔。吸附剂装入料斗时,应有专人记录装入的袋数(或桶数),保证每斗数量相对一样。在塔顶有专人记录到入吸附塔的斗数,保证各塔所装吸附剂的种类、数量顺序完全相

  4.3.7每装一定数量的吸附剂后,则应用木板等工具将吸附剂抹平,以保证吸附剂装填密实,同时验算装填高度与装填量。

  4.3.8每装填完一类吸附剂,就应下塔将吸附剂抹平并铺一层不锈钢丝网,装填时上海华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一定在场指导。

  4.3.9装填完成后,应确认上分布器丝网材质规格无误、安装牢固后再封塔盖。

  4.3.10完成吸附剂装添工作后应进行吸附剂的吹扫,这时应关闭所有程控阀门,将塔内压力升至0.3MPa左右然后从排污口或塔底法兰处吹出。但注意:此时必须是用干燥空气或氮气进行吹扫。

  注意:装填后必须是用深度干燥空气或氮气进行吹扫和气密,干燥气只允许从吸附塔塔底进入,绝对严禁从塔顶进入,最后应保持塔内微正压。

  1)每种吸附剂装填完成必须测量空间高度,并由华西公司技术人员确认后,方可继续装填下一种吸附剂。

  2)严格按规划的装填堆放场地施工作业。合理转运堆放吸附剂及包装物,轻拿轻放,以免损坏吸附剂包装。

  3)对未装填的吸附塔塔顶口应用塑料薄膜临时封盖,并用木板盖严,以保安全。

  4)一旦下雨或雪,应立马停止装填,任何情况下,停止装填时都应及时用塑料薄膜和木板临时封闭塔顶,严防吸附剂进水和吸潮。

  5)装料时,尽量做到需要装填多少即开桶(袋)多少,减少吸附剂在空气中的时间,严防吸附剂受潮。

  6)严控露天长时间堆放吸附剂量,做到装填多少转运多少,转运多少则装填多少。当天确实装填不完的必须用塑料蓬布将吸附剂遮盖。

  首次开工需要对甲醇裂解催化剂进行还原,必须仔细做好负荷试运前的准备工作,考虑好各工序之间的衔接,以便缩短开工时间,降低装置开工费用。负荷试运前的准备工作:

  5.1.3 现场安装问题处理完毕;各反应器炉管已按规定要求装好催化剂,吸附塔按要求装填好吸附剂。

  5.1.4 导热油炉、机泵、电气、仪表设备等经试运、检查校验合格处于备用状态。

  5.1.5 原料、氮气、外供氢气、1.0MPa蒸汽、煤、循环水、脱盐水、净化风等全部畅通无阻,且保证足量供应。

  5.1.8 装置的设备、管线按要求标明编号、介质、名称、流向。做好安全阀的定压工作,并铅封。

  装置进行了催化剂的和吸附剂装填,在装填吸附剂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粉尘,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及保证产品氢气的质量,所以要对吸附塔部分进行二次粉尘吹扫。吹扫完毕,还应重新进行气密与氮气置换。

  甲醇裂解催化剂QMH-01出厂时呈氧化态,在使用前需要将其中的CuO 还原为具有活性的金属铜。还原反应如下:

  此反应为强放热反应,为防止还原反应带来的剧烈温升,避免催化剂烧毁,应严控氢气配入量和还原反应温度。

  原性气氛中进行。用氮气循环升温至反应器床层温度高于水蒸汽露点温度以上20℃时,向系统缓慢配入氢气,再按还原温度慢慢提升还原温度以及配氢量。

  3) 待反应器床层温度达105℃时,恒温4小时,脱除催化剂中的物理水分,催化剂床层温度自动上升时,认为脱水已结束。切忌在催化剂脱水结束之前提温,以防导致催化剂破碎。然后以5-10℃/h速度升温至120℃,恒温2小时。系统维持120℃,压力0.5MPa左右,向系统缓慢配氢。首次配氢浓度为0.5%(v/v)。待系统稳定后,再将氢气浓度调到1%。

  4)当循环气进出反应器氢浓度达到平衡时,保持反应器入口氢浓度1%,以5—10℃/h速度升温,直到反应器床层温度达到220-230℃。待反应器进、出口氢浓度平衡时缓慢提高氢浓度至4-5%。

  5)当反应器进、出口氢浓度再次达到平衡时,以5-10℃/h速度继续升温至系统温度达到250℃,恒温。当反应器进、出口氢浓度平衡时,再将反应器入口氢浓度提高到10%,待进、出口氢浓度平衡时,认为催化剂还原结束。

  6)整个还原过程中,应严控反应器出口温度的升高速度和幅度。若出现温升太大或太快的情况,应立即加大氮气量并停止氢气配入。

  凡是还原过(包括未还原完全)的催化剂要卸出前,都必须钝化,若生产中要长期停车,为保护催化剂,也必须作钝化处理。未钝化前反应器一定要保持正压,禁止空气进入。

  钝化系统与还原系统相同,阀门开或关相同。钝化过程与还原过程同为强放热反应,一定要注意氮、氧气配比及系统循环气量。钝化过程温度不高于60℃,不需外界供热。

  2)催化剂使用中应尽可能的避免中途停车。每停一次车,尽管采取了钝化或氮气保护操作,还是会影响催化剂使用寿命。

  4)在满足生产能力、产率的前提下,催化剂应在低温下操作,有助于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

  6)对装置使用的原料甲醇、脱盐水、氮气、氢气等一定要符合要求,严格规范检测程序。

  7)如发现有异常特别是反应系统异常,应立即停车分析检查,排除后再开车。5.4 工艺流程简述

  参看甲醇转化工序甲醇裂解制氢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 (图号06Q-NC202-2-00)。

  来自界外的脱盐水经脱盐水进料泵P302AB计量后送入水洗塔T301,吸收未冷凝的甲醇,吸收液从塔底流入原料缓冲罐V301。

  来自界外甲醇库的甲醇用泵输送经FIQ5101计量后进入原料缓冲罐V301,用原料进料泵P301AB将混合液加压送出,进入换热器E301与高温转化气换热而被预热,然后进入汽化器E302汽化过热到接近反应温度后进入裂解炉R301 ,在裂解炉中发生催化转化反应,出口高温转化气在换热器E301中被原料液换热冷却,再经冷却器E303被冷却冷凝后进入分液罐V303分液,转化气水进入水洗塔T301 被脱盐水水吸收掉未反应的甲醇后进入保护V304,转化气经流量计FIQ5202计量经PV5201A阀稳压调节进后送至变压吸附系统。

  用热设备裂解炉R301、汽化器E302均用高温导热油加热,换热器E301用转化气加热,冷却器E303用冷却水冷却。

  催化剂使用前要进行还原。还原过程氢气为还原气,氮气作稀释载气。过程氮气在系统循环。还原气经开工压缩机进入换热器E301与裂解炉R301出来的热还原气换热,经过汽化器E302加热到还原温度后进入裂解炉R301进行催化剂还原反应,

苏公网安备 苏ICP备14012790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