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世经研究】储能行业研究及银行介入策略

发布时间:2023/12/22 来源:新闻资讯

  随着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新型储能建设,我国储能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2年以来,我国储能市场中标规模大幅度增长,前三季度储能中标规模已超过2021年全年。2022年1-9月储能系统和EPC累计中标11.36GW、22.78GWh,平均储能时长2小时,其中,三季度储能系统和EPC中标7.3GW、14.9GWh,已接近2021年全年招标规模的8GW、18GWh。

  抽水储能是当前最成熟、装机最多的主流储能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水作为储能介质,通过电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实现电能的储存和管理。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可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适用于调频、调相,稳定电力系统的周波和电压,还可提高系统中火电站和核电站的效率。

  抽水储能的最大优点是其较低的度电成本。据测算,在不考虑充电成本且折现率为0的情况下,抽水蓄能仅有0.207元/kWh的度电成本,在各种储能技术中度电成本最低。

  当今,两部制电价政策基本形成成本托底。2021年5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加强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抽水蓄能两部制电价政策,即通过竞争性方式形成电量电价,将容量电价纳入输配电价回收,推动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市场。

  “十四五”以来,我国加快部署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建设。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四五”再翻一番,达到1.2亿千瓦左右。

  光热储能是一种安全性高的储能方式。太阳能热发电的熔融盐储能系统,既可通过太阳能集热系统给其充热、储热,也可通过电加热系统将网上的峰值电力转化为热能存储发电。这样的使用方式非常有利于电力系统的电力平衡,也能很好地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首航高科塔式光热电站储电已达1.7GWh;全球达到了1000GWh。

  国内光热储能发函前景广阔,国家着力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清洁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储能建设。2022年以来国家与地方层面多次出台政策鼓励光热储能发展,推动其在调峰等多场景应用,完善相关价格补偿机制。

  此外,国内光热储能产业链已较为完善,未来发展有望加速。根据CSTA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反射镜供货方主要以国内企业为主,在投运的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总使用量中占比约91.03%;熔盐供货商均为国内企业;在3座线聚焦型太阳能热发电项目中(槽式和线菲),吸热管国内供货占比73.12%,导热油国内供货比例占71.43%。

  锂电池储能是当前技术最为成熟、装机顶级规模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其具备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大、没有记忆效应、充放电快速、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大范围的应用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侧配储和用户侧储能项目。根据CNESA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锂离子电池占中国新型储能装机量的89.7%,是最具代表性的新型储能技术,目前大范围的应用于1-2小时的中短时储能场景中,在4-8小时的储能项目中也有应用。

  双碳背景下,下游应用高增,锂电储能风口已至。2022年上半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280GWh,同比增长50%,全行业收入突破4800亿元。近年来,锂电储能规模持续增长,锂电储能对于能源体系转型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已得到初步验证。展望“十四五”,大规模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接入和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将给锂电储能产业和市场创造巨大的商机。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储能电池的快速发展。但2022年以来,随着国内疫情持续反复,工厂开工率有所下滑;与此同时,锂矿等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企,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速有所下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9月份,我国锂离子电池累计产量为1707633.7万只,同比增长1.1%,增速较2021年1-12月份回落21.3个百分点,相比2021年同期回落30.9个百分点。

  2018年以来,随着我们国家储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也随之快速地发展,企业效益保持快速地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锂电池模组上市公司出售的收益达到1046.21亿元,同比增长162.15%,增速较2021年全年增长79.47个百分点;同期,我国锂电池模组上市公司累计实现总利润133.60亿元,同比增长145.14%,增速较2021年全年增长18.51个百分点。

  储能作为新兴行业,需求场景的多元化导致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在实现技术到产品的突破过程中,需要具备研发能力,且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目前多数储能企业的技术源自或依托知名科研院所,且科研院所往往通过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的形式参与到产业化中来。此外,能够走向应用的储能技术,其研究团队也往往是该方向的一流团队,并经历十年以上的持续研发历程,对推动储能行业技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储能技术大规模运用的必然性与储能公司发展的不确定性同时存在。从行业角度来看,储能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明确写入国家规划,在国家电网公司的主导下,抽水蓄能已经大范围加紧开工建设,但是对于新型储能技术企业而言,不确定性却十分明显。一是表现在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上,比如新型电池储能的研发,其材料体系的设计到工程化、产品化需要较长周期,目前已经相对成熟的锂电池技术产业化历程走过了长达30年;而飞轮储能以新材料为核心的转动系统国产化还存在一定的障碍,飞轮的功率规模和稳定能力仍未能实现电网级应用。

  二是表现在产能组织的不确定性上,从内部组织来看,我国新型储能技术企业仍未实现自有规模化产能;从供应链来看,除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供应链与传统机械装备加工具有强关联外,其他新技术方向核心产能均较难外化,尤其是新型电化学储能,其产能建设投入大,且技术工艺未定型前,盲目扩产可能会引起投入损失巨大,这在材料类产品的扩产中常有发生。三是表现在营收的不确定性上,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多场景优先选用成熟技术,目前储能行业抽水蓄能存量最大,锂电应用增长最快;其他储能技术仍以示范工程作为交付方式,难以快速实现可持续性增长的营收。

  储能行业涉及固定资产投入,由于能源技术项目的投资规模巨大,在能源技术加以规模化推广应用之前,需要先行选址投建一处或一小批新技术示范项目,进行技术验证,以防止后续规模应用时因技术缺陷导致的经济损失,对于重要技术的示范项目建设,政府会给予部分财政补贴及其他政策优惠。在真实的操作时,储能科技公司也不得不选择承担部分示范项目的建设投资,以分担业主方风险。储能单体电站的造价规模巨大,产线建设投入大,要求高。不论是产能建设的固定资产投入还是盘活供应链所需的流动资金均超过一般企业。

  锂电池储能是当前技术最为成熟、装机顶级规模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根据CNESA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锂离子电池占中国新型储能装机量的89.7%,是最具代表性的新型储能技术,目前大范围的应用于1-2小时的中短时储能场景中,在4-8小时的储能项目中也有应用。双碳背景下,锂电储能风口已至,锂电储能规模持续增长,锂电储能对于能源体系转型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已得到初步验证。2022年上半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280GWh,同比增长50%,全行业收入突破4800亿元。展望“十四五”,大规模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接入和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将给储能产业和市场创造巨大的商机。基于此,在储能设备制造业中,建议银行重点支持锂电池制造业;建议银行紧跟政府政策重点支持方向,积极支持动力电池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重视行业内拥有较强的研发技术实力的企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苏公网安备 苏ICP备14012790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