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小九足球直播在线观看高清

碳核查准备好了吗?

发布时间:2023/11/23 来源:小九足球直播在线观看高清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行业企业纳入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范围。

  该政策体现出我国碳减排工作怎样的新变化?对石化、化工企业有何影响?带着这样一些问题,本刊记者特邀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进行探讨。

  中国石油石化:各位好!在您看来,为什么国家强调要做好2023—2025年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

  金镭:主要因为我国正处于力求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如今我国距离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承诺仅剩7年,时间越来越短。而欧美在碳排放方面没取得预想的好成绩,许多国家在碳排放方面立下的承诺并未实现。

  生态环境部发布此《通知》,强调要做好2023—2025年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以此来对我国“双碳”控制真实的情况进行仔细地了解,尤其是对重点公司进行了解,起到摸清家底的作用。

  陈保华:《通知》旨在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规范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做好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契合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要求,契合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时代背景。

  姜勇:从国际上看,今年8月欧盟正式公布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并从2026年起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首批纳入CBAM适合使用的范围的商品涵盖钢铁、铝、电力、水泥、化肥、化工、塑料、氢气、氨等行业。

  此次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应当考虑到了这一点,确定报告与核查工作的范围有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重点行业。针对欧美主要国家关于碳税和碳边境调节的各种大动作,中国必须主动拿出应对策略,迎接碳关税挑战,实现中国的“双碳”承诺。

  中国石油石化:根据《通知》的内容,您觉得我国的碳减排政策出现了哪些变化?

  王能全:针对碳减排,我国已经颁布了许多政策。对比过去,我认为此次《通知》的内容更为具体明确。首先,生态环境部要求重点行业企业于每年12月31日前完成企业碳排放报告核查工作。其次,《通知》中不乏过去强调的碳减排的重要性和措施,而且文件附件中的表格体现得更为细致,包含具体炼厂编号、化石燃料消耗量、自备电厂电量、非化石能源电量等更详细的信息,能更有效地指导重点行业企业实施碳减排工作。

  姜勇:《通知》比之前的碳减排政策更加细化,尤其是推出了内容详尽的覆盖行业及代码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填报说明》《20XX年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更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中国石油石化:您觉得国家将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纳入核查范围预示了什么?

  姜勇:众所周知,早在10年之前的2013年,我国7个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有效促进了试点省市企业温室气体减排。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真正开始启动上线交易,标志着中国碳市场进入全国运行阶段。此次《通知》的发布,体现了碳市场主管部门积极地推进碳市场扩容,为碳市场纳入更多行业做准备,更好地推动全国碳市场的线上交易。不仅如此,还说明中国将继续深化、细化碳排放权交易。

  陈保华:《通知》中明确石化、化工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被纳入此次报告与核查工作的范围,预示着石化、化工行业要跟紧步伐,加快进度,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终端再电气化革命,强化CCUS等先进的技术应用,打造企业绿色发展上的技术优势。

  金镭: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碳减排工作有重要意义。今年多家券商相继闯入碳交易市场,扩大了碳交易市场的规模,促进了碳交易市场的活跃程度。我国对碳交易市场十分重视,但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还不够成熟。借由《通知》的发布,国家可以掌握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通过梳理、研究,能更加进一步探索未来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促进国家碳减排工作。

  姜勇:具体好处有三点。第一,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法可依。根据《通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可以更全面地掌握重点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基本情况,从而以此作为工作和决策的依据。第二,《通知》的发布为推广全国碳交易铺平了道路。第三,《通知》倒逼重点行业企业重视碳排放管理,让这一些企业因感受到更大压力而自发去改善生产线,自觉地去做节能减排工作,从而促进节能减排和技术提升。

  王能全:传统石化、化工企业是碳排放大户,60%的企业有自备电厂。降低其碳排放量是我国碳减排工作的重要一环。我国能否达成“双碳”目标,传统石化能源企业是关键。我国于2017年底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并于2021年年初真正开始启动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但是,在第一个履约周期中,并未把石化、化工行业包括在内。《通知》将石化、化工行业企业纳入碳排放核查工作范围,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其中规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这一核查项,几乎将所有的炼厂包括在内。

  《通知》中所附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中,包含原油加工和乙烯,说明国家想进一步了解目前石化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产量、能量因数等情况。这是在为石化企业进入碳交易市场做铺垫、做准备,也是对石化企业碳减排工作的促进。

  中国石油石化:《通知》规定了核算非化石能源排放量的具体实际的要求,其中提出的“对于直供重点行业企业使用且未并入市政电网、企业自发自用的非化石能源电量,其对应的排放量按0计算”引起了社会关注。在您看来,这项条款说明了什么?

  姜勇:这项条款对企业自发自用非化石能源是一种肯定,主要是为了鼓励重点行业企业使用非化石能源。《通知》中引发更多讨论的是关于绿色电力证书的部分。

  《通知》指出,通过市场化交易购入使用非化石能源电力的企业,需单独报告该部分电力消费量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包括《绿色电力消费凭证》或直供电力的交易、结算证明,不包括绿色电力证书。而之前发改委的文件表示,绿色电力证书是我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通知》提及的重点行业企业未来将同时受到碳市场和能耗“双控”两项政策的影响。如果碳市场和能耗“双控”不能在绿色电力证书的使用上达成共识,企业可能会感到迷茫。

  王能全:要关注的是,对生产乙烯的石化企业来说,电力供应稳定是重中之重。而使用非化石能源,最大的难点就是保持稳定的电力供应。虽然《通知》鼓励使用非化石能源,但对这一些企业来说,使用风电、光电等非化石能源,需要更为完善的电力调度和电力管理。而如今许多石化企业缺乏这种管理,也缺乏能够解决此问题的先进技术。

  中国石油石化:《通知》预示的碳减排工作的变化,将给我国石化、化工公司能够带来哪些影响?

  姜勇:我国石化、化工企业本身就存在碳排放高的问题。《通知》将进一步刺激他们尽快向新能源转型,推动他们去投资“双碳”领域相关市场。未来,石化、化工企业要更多地利用新能源,慢慢地减少使用传统化石能源。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会承受更大的转型压力。当然,也会有机遇。石化、化工企业可借此转型发展,改善自身的生产线,推动技术探讨研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个人的发展质量。同时,更多地使用新能源,将自己减少的碳排放拿到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直接创造效益。

  王能全:此次《通知》的内容十分细致,要求石化、化工企业在上报信息时要更加细致。这一些企业被纳入碳交易市场是迟早的事情。未来国家将这一些企业纳入碳交易市场后,很有一定的概率会拿这一些信息作为依据。因此各个企业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对待此项基础工作,重视核查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此外,石化、化工企业要顺应趋势,尽快准备好,不仅要加强自身电力管理,也要重视技术发展,早日完善或解决非化石能源电力供应稳定性的难题。

  陈保华:石化、化工企业被纳入碳交易市场是大势所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安排。目前,石化、化工企业碳减排工作最大的难题是要实现技术瓶颈突破,例如电力锅炉、电加热热载体炉、电加热炉、电裂解炉等。同时应加大低浓度碳源低成本捕集技术、CO2化工利用研发技术力度,不断降低CO2捕集成本,丰富CO2利用路径,有效发挥CCUS兜底作用,解决炼化企业剩余CO2出路问题,为炼化公司实现近零排放提供有力支撑。

  姜勇:首先要进行碳排放自查,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核查之前采取自查措施,对自查的结果进行自我整改。其次要主动融入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我检查审视有什么能够最终靠技术改造等措施来实现碳减排,从而将富余的碳排放配额拿到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去交易。或者当企业实际碳排放量超过配额时,主动到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去购买来补充。

  具体措施有四点:一是提高生产运行的能源效率,优化生产的全部过程的能源消耗;二是尽可能多地改用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光伏)、风能、水能、地热,或者尝试使用氢能,或者使用比煤炭更清洁的天然气来作过渡能源替代;三是进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和系统,自动自觉地实时监测能源消耗;四是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合作进行“绿色采购”,主动要求更高的环保产品。

  陈保华:一是要推进能效达标工程。坚持节能是第一能源的思想,实施重油加工优化、乙烯原料优化、装置间热供料热联合、换热网络集成优化,强化加热炉综合提效,充分回收氢气、乙烷、乙烯等高价值组分以及低温余热,加快建设能源智能优化管控系统。二是要推进绿色示范工程。在风光资源丰富的地区率先开展绿电电解水制氢示范,在网电碳排放因子小的地区率先开展电解水制氢示范,替代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原料制氢并置换出天然气资源,着力打造“绿氢炼厂”。三是要推进CO2捕集利用工程。按照先捕集高浓度碳源、后捕集低浓度碳源的总体步骤逐步扩大CO2捕集规模,不断的提高CO2原料属性、产品属性,助力炼化零碳、负碳产品供应。

  金镭: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促进碳减排要求减少化石能源的直接利用,但如今我国的国家能源安全仍面临一些不稳定因素。因此,化石能源不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淡出我们的生活,新旧能源的协同问题仍然需要仔细考虑、研究。在国家不断推进碳减排工作过程中,煤炭与石油使用量显而易见地下降,而天然气是过渡期保证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在天然气领域投入更大的精力,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新能源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

苏公网安备 苏ICP备14012790号

网站地图